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
9月19日傍晚,户外品牌始祖鸟联手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举办了烟花表演《升龙》,掀起巨大争议。
尽管主办方声称使用了可降解环保材料,并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,“确保不留生态隐患”,但公众并不买账,舆论批评激烈。
21日凌晨2时许,“云端珠峰”发布情况通报称:日喀则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此事,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,后续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。随后,始祖鸟品牌和蔡国强工作室先后就此事致歉。(据9月21日极目新闻)
这场荒唐的“炸山秀”在海拔超过45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举行,彩色烟花沿着山脊依次绽放时,大家看到的主办方所谓的“向上之美”,是对大自然的无知和傲慢。
尽管主办方努力以“合规”“环保”为这场烟花秀辩护,称所使用的均为生物可降解材料,污染物排放符合标准,燃放前引导了动物离开,燃放后立即清理残留物,还会对草甸和农田进行翻土与植被修复等等,但对于青藏高原这样脆弱的生态环境来说,每一片草甸,每一缕空气,每一处动物足迹,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,容不得任何轻率地介入和破坏。
敬畏自然,不打扰才是最好的守护,这本应是人尽皆知的常识,一个常年标榜“与自然和谐共生”“坚持可持续发展”的顶级户外品牌,怎会如此无知和愚蠢?明知高原生态脆弱、恢复极难,一场商业营销活动,又有什么必要非要在神圣宁静的喜马拉雅山脉“开炸”?一连串的问号背后,公众最核心、最迫切的质疑是:这样荒唐的烟花秀究竟如何通过审批,一路绿灯,堂而皇之地惊吓世人?
此前,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的回应,可以说是令人愕然。一名负责人称,此次活动在生态环境局备案过,手续也合规,因为烟花使用的是环保材料,所以连环评都不用做,乡、村、县三级政府同意即可,目前来看,当地生态暂未受到破坏。这一说法不但难以服众,存在诸多法律问题,也暴露出审批机制中可能存在的严重漏洞,进一步引发公众的忧虑。
根据我国《环境保护法》《野生动物保护法》等相关法律法规,凡可能影响环境与生态的项目,都应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,评价结果是项目能否实施的核心依据。所谓的“使用环保材料”“选址不属于生态保护区”不应成为豁免环评的理由。生态系统是环环相扣的和谐整体,若某一环节被破坏,就可能失去生态平衡,导致连锁反应。而且,环境是否被破坏不能只看当下,烟花燃放产生的高温、噪声等影响,需要长期评估。
青藏高原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,在该区域开展可能影响生态的活动,更应严格审批、审慎论证,而非随意降低审批标准。县级生态环境部门作为主管单位,放弃 “环评” 这一核心监管手段,对于这种影响极坏,风险很高的活动简单放行,如此“重形式合规、轻实质影响”的审批逻辑,本质上是将生态保护让位于商业利益诉求和所谓的“艺术创作”,反映出部分基层部门对生态保护的敬畏之心不足,监管防线过于松垮。
这让人不得不担心,如果这类项目都能以“提前报备”“手续齐全”为由顺利过关,是否意味着,资本只要打着“环保”和“艺术”的旗号,就可以对大自然为所欲为?今天可以在喜马拉雅放烟花,明天是不是就能在三江源搞赛艇,在可可西里开秀场?这种不良的示范效应,将给生态安全带来巨大威胁。公众的愤怒,正是源于对“生态底线被随意突破”的担忧。金钱不能成为践踏生态保护原则的“通行证”,名气更不能成为美化破坏行为的遮羞布。
如今,日喀则市成立的调查组已赶赴现场核查,公众期待的不仅是“是否造成实际污染”的结论,更希望查清这场荒唐“炸山秀”的审批全流程:其一,每个环节是谁拍板?审批时是否考虑过高原生态的特殊性?其二,所谓的“科学评估”由哪个机构开展,依据是什么?究竟是科学研判还是流于形式?其三,为何会绕过环境影响评价这一法定程序?相关部门在审批过程中是否尽到了法定职责?背后是否存在不负责任的商业合作和轻率的决策行为?
这些问题的答案,直接关系到公众对生态保护监管体系的信任,亟须查明,必须说清。更重要的是,要通过调查问责,为所有涉及生态脆弱区的活动敲响警钟:生态保护不是口号,而是底线,容不得半点侥幸和妥协!唯有堵住审批漏洞,强化对生态脆弱区的特殊保护,才能避免类似的闹剧重演,真正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屏障。
启远网-启远网官网-最大最正规股票配资-股票配资学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